池塘中的氨氮主要來源于三種途徑,即水生動物的排泄物,施用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飼料、糞便及動植物尸體等。
氨氮以兩種形式存在于水中,一種是”氨“,又叫非離子氨,對水生生物有毒,極易溶于水。另一種是”銨“,又叫離子氨,對水生生物無毒。當氨通過鰓進入魚類體內(nèi)時,會直接增加魚類氨氮排泄的負擔,氨氮在魚的血液中的濃度升高,血液中pH值會隨之相應上升,并可降低血液的輸氧能力,從而破壞鰓表皮組織,降低血液的攜帶氧氣能力,導致魚的氧氣和廢物交換不暢而窒息死亡。
氨氮的控制方法:
1 清淤、干塘
控制氨氮的第一種方法是定期清淤、干塘。每年養(yǎng)殖結(jié)束后,進行清淤、干塘,暴曬池底,使用生石灰、漂白粉和氯制劑類魚用藥物等對池底徹底消毒,可去除氨氮,增加水體對pH值的平衡能力,保持水體的微堿性。
2 定期加換新水
控制氨氮的第二種方法是定期加換新水。換水是最快速、有效的途徑,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質(zhì)良好,新水的溫度要盡可能與原來的池水相近。
3 增加池塘中的溶氧
控制氨氮的第三種方法是增加池塘中的溶氧。在池塘中使用長效粒粒氧、富氧或固粒氧等池塘底部增氧劑,可保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,加快硝化反應,降低氨氮的毒性。
4 加強投飼管理
控制氨氮的第四種方法是在日常養(yǎng)殖中加強投飼管理。選用優(yōu)質(zhì)蛋白飼料,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飼料,避免過量投喂,提高飼料的能量、蛋白比。通過改善養(yǎng)殖魚類對飼料的利用率,而間接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化學物質(zhì)的含量。也可使用通用名為”硫代硫酸鈉粉“的魚用藥物,全池均勻潑灑,降低氨氮濃度,還可以使用芽孢桿菌復合微生物制劑,按每畝水深1米首次施用量為500克,15天后再施用250克,來降低水中氨氮濃度,改善水質(zhì)。